查看完整组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她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精神科一线,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传统美德,用美丽的微笑、关切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温暖着一颗颗受伤的心,让精神病患者逐渐走出困惑,走出心灵的牢笼。年轻的病人喜欢叫她“阿姨、妈妈、娘”,而更多的病人则尊称她为“心灵守护天使”。她就是沙岭子医院二科负责人、河北“最美医生”张志荣。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王瑾涧
“最美医生”
8月19日,在石家庄举办的河北省2019年“中国医师节”上,张志荣荣获“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从1998年在精神科一线工作以来,张志荣用实际行动一步步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医生”。
1999年,张志荣刚到沙岭子医院工作不到一年,就遇到一件考验她的事。一天在打扫卫生时,一个25岁男性患者不慎外跑且不知去向。大伙分头去找,张志荣与另一位女医生在宣化汽车站附近找到了该患者。凭着平时结下的友谊,该患者答应回医院。途中,张志荣与这个患者聊家常,聊他的病,聊他的家庭状况,让他放下包袱,并承诺医生会与他家人积极联系,让他尽快出院。一般情况下,男医生也很难顺利将病人找回来,因这件事,同事们称她是“女中豪杰”。
在精神科,工作人员遭受病人袭击殴打的事件经常发生。张志荣也时常被重病患者唾骂、殴打,但她真心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
2013年10月11日出门诊时,一位有被害妄想的女患者进入诊室,气势汹汹地与正在就诊的75岁老太太发生争执。为避免就诊老人受伤,张志荣急忙与女患者母亲沟通将女患者领到诊室外候诊。就在她认真地为老人看病的过程中,突然头发被人从身后拽住,头部遭到不停击打。原来是是刚才出去的女患者又跑了回来。此时,张志荣首先想到的是减轻就诊病人的恐慌情绪,她一边整理着凌乱的头发,一边很镇定地将该女患者请到诊室外并让其母亲看护好她。
被打后张志荣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但她坚守岗位,继续为其他患者诊治。当天下午,张志荣经多方检查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颈部软组织多处损伤,后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管理部门认定为工伤。事后张志荣通过积极治疗,半年多才逐渐康复,期间她坚持照常上班。
2014年,一位病情反复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在走廊内破坏医院广告宣传栏。张志荣发现后出去制止,引起该患者不满,非常愤怒地冲着她走去,而且举起了拳头。为了保证其他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她挺身上前,说:“你跟我来,别在这儿闹!”面对一脸严肃的张志荣,患者居然乖乖地跟着她回了病房。
2018年,一位年轻患者因自卑生活工作不能步入正常模式,家长很着急,希望她能给他的孩子做心理治疗。当时,找她做治疗的人多,每周10人次左右,排队等候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才能轮到。为了减轻家长的压力,她加班为这个孩子开展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20多次治疗后,这个年轻人学会了与人相处,事业婚姻都有了起色。
张志荣每天早出晚归,无缝隙工作学习,去年一年竟然完成了350人次的心理治疗,是正常工作量的3倍。今年春节前后,她因过度劳累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心肌缺血。
把病人当家人
“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用‘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家人我会怎么做’这把尺去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我们的卫生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就会让老百姓满意。”这是张志荣经常挂着嘴边的一句话。
目前,张志荣所在科室有三个病区,180张病床,病人多,工作量大。哪个病人吃饭不好,哪个病人最近几天没大便,睡觉情况怎么样,她都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在别人都利用节假日和家人团聚、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张志荣常常坚守岗位,将本该属于个人和孩子的时间,留给了患者、奉献给工作。
张志荣既细心又有耐心,她经常抽空到病房内与患者聊天。看到一个个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患者,激起了她作为母亲的天性,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带零食,做家乡饭,应用心理治疗方法探访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重新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物,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她会为长期住院患者联系家人,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安心住院疗养,减少了多起因想家而逃跑事件的发生。对患病的青少年患者,她除了积极给予他们心理治疗外,还针对患者的家庭关系做大量的工作,让患者回家后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促进其心理成长。对病重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她经常亲自喂水喂饭,自己掏钱给患者买水果,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中,张志荣始终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心灵受创的病人,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家人一样的温暖。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她坚持不该用的药绝对不用,能用便宜药解决问题绝不用贵的,一直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十多年来,张志荣先后收治住院患者2000余人次,接诊门诊患者10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达到90%以上,很多远在内蒙、山西、北京、福建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找她看病。
张志荣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年轻的病人喜欢叫她“阿姨、妈妈、娘”,而更多的病人则尊称她为“心灵守护天使”。
学无止境
多年来,张志荣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她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读《精神病学》、《精神科急诊手册》、《疑难病案集》等书籍,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熟练掌握了无抽蓄电休克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并在院内开展该项治疗,提高了精神科、心理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水平,同时对疑难病症的识别、治疗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1998年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以来,张志荣与身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朝夕相处,为他们的疾病反复感到惋惜,更为他们因疾病反复而生活质量每况愈下而感到难过。如何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呢?从2005年开始,张志荣查阅大量文献,着手改善精神病患者处境的基础研究工作。由张志荣担任负责人的科技攻关项目《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于2009年07月获得市级科技成果证书,在之后的几年工作中又陆续发表相关论文4篇,于2014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课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严重精神疾患人群的治疗、康复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关注研究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使人们能更正确、全面地了解这一人群的生存状态,通过干预相关影响因素来减少疾病复发次数、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减少因患者病情不稳定而发生的肇事肇祸情况,从而提高整个人群的生命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繁忙的工作中,张志荣还与科内的9位医生积极探讨临床药物新用法及可能影响患者发病的心理机制,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几年内共申报了8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科技成果5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被单位列为市重点学科心理科骨干力量。
2007年、2012年张志荣先后被推选为政协宣化县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14年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5年被聘为市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市下基层讲师团讲师,市重点学科心理科骨干力量。2016年被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被市卫计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8月,张志荣被省健康卫生委联合省工会授予“最美医师”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杨舒帆